一、注浆加固技术按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充填注浆。用于坑道、隧道、构筑物基础下的空洞以及土体中孔隙的回填注浆,其目的在于加固整个土层以及改善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注浆法主要是使用水泥浆、水泥黏土浆等粒状材料的混合浆液。一般情况下注浆压力较小,浆液不能充填细小孔隙,所以止水防渗效果较差。
(2)劈裂注浆和脉状注浆。劈裂注浆或脉状注浆是在较高的注浆压力下,把浆液注入渗透性小的土层中,浆液扩散呈脉状分布。不规则的脉状固结物和由于浆液压力而挤密的土体,以及不受注浆影响的土体构成的复合地基,可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其改善的程度则随脉状分布而不同。在浅层的水平浆脉,由于注入压力作用可使地面隆起,往往影响附近构筑物的稳定性,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
(3)基岩裂隙注浆。基岩中存在的裂隙使整个地层强度变弱或形成涌水通道,在这种裂隙中进行的注浆称为裂隙注浆,多用于以止水或加固为目的的岩石坝基防渗和加固以及隧洞、竖井的开掘。
(4)渗透注浆。渗透注浆是使浆液渗透扩散到土粒间的孔隙中,凝固后达到土体加固和止水的目的。浆液性能、土体孔隙的大小、孔隙水、非均质性等方面对浆液渗透扩散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也就必将影响到注浆效果。
(5)界面注浆、接缝注浆和接触注浆。界面注浆、接缝注浆和接触注浆是指在层面或界面注浆,向成层土地基或结构界面进行注浆时,浆液首先进入层面或界面等方面,形成片状的固结体,从而改善层面或界面的力学性能。
(6)混凝土裂缝注浆。受温度、所承受的荷载、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及施工质量等的影响,所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和缺陷,往往可通过注浆进行加固和防渗处理,以恢复结构的整体性。
(7)挤密注浆。当使用高塑性浆液,地基又是细颗粒的软弱土时,注入地基中的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形成局部的高压区,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力,在注浆点周围形成压力浆泡,使土体孔隙减小,密实度增加。挤密注浆主要靠挤压效应来加固土体。固结后的浆液混合物是个坚硬的压缩性很小的球状体,它可用来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基础托换处理,以及在大开挖或隧道开挖时对邻近土体进行加固。
在建筑地基处理中,注浆加固主要是采用水泥搅拌注浆和高压旋喷注浆形成的增强体,作为复合地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静压注浆加固由于注浆方向和注浆均匀性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处理后地基的检测难度也较大,因此在建筑地基处理工程中,注浆加固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处理措施和既有建筑物地基的加固措施,当其他地基处理方法难以实施时才予以考虑。注浆材料宜选用水泥浆液、硅化浆液、碱液等固化剂。